当前位置: 电气装置 >> 电气装置资源 >> 充电桩交流充电桩技术要求
充电桩可分为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和交流一体化充电桩。
交流充电桩技术要求。
1.环境要求。
1.工作环境温度:-20℃~+50℃。
2.相对湿度:5%到95%。
3.海拔高度:≤m。
4.安装位置:室外。
⑤抗震性:地面加速度0.3g。
地面垂直加速度0.15g。
设备应能同时承受三个连续正弦波,安全系数应大于1.67。
2.结构要求。
1.交流充电桩的外壳(螺栓)应牢固。
2.结构必须防止手容易接触外露部分。
③交流充电桩(螺栓)应采用厚度≥1.0的钢组合结构,表面进行浸塑处理,并充分考虑散热要求。充电桩(螺栓)对电磁干扰应具有良好的屏蔽功能。
④充电桩(螺栓)应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并提供必要的设施,以保证设备的正确吊装、运输、保管和安装,并提供地脚螺栓孔。
⑤桩(栓)体底部应固定安装在离地面不小于mm的底座之上。底座面积不应大于mm×mm。
⑥桩(栓)体外壳应采用抗冲击能力强、防盗性能好、抗老化的材料。
7.非绝缘材料外壳应可靠接地。
3.功率要求。
1.输入电压:单相V。
2.输出功率:单相V/5KW。
3.频率:50赫兹±2赫兹。
④允许电压波动范围:单相V±15%。
4.电气要求。
①在确认插头与插座的连接正确之后,可带负载闭合电路,并可对电路进行开闭,实现对插座的供电。
2.供电电缆进线侧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③低压配电设备及线路的保护应符合《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3)的有关规定。。
④对于IT系统配电线路,当第一次发生接地故障时,绝缘监测装置应发出声或光信号,当第二次发生缺相接地故障时,应使用过电流保护装置或漏电流动作保护器。
⑤在照明配电系统之中,照明和插座电路不应由同一电路供电。插座电路的电源侧应装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其额定动作电流为30mA。
6.安全保护功能。
(一)交流充电桩(栓)应配备急停开关,在紧急情况下可手动或远程通讯停止充电。
②交流充电桩(螺栓)在输出侧应具有漏电保护功能。
③交流充电桩(螺栓)应具有输出侧过流、短路保护功能。
4.交流充电桩(螺栓)应具有阻燃功能。
7.IP防护等级。
交流充电桩(螺栓)应符合IP54(室外)要求,并配备必要的防雨和防晒用品。
8.三防(防潮、防霉、防雾霾)保护。
充电器之中的印刷电路板、连接器等电路都要进行防潮、防霉、防盐雾处理。“盐雾”之中表9的要求,使充电器能在户外潮湿和盐雾环境之中正常工作。
9.防锈(抗氧化)保护。
充电桩(螺栓)的铁套管及外露的铁支架、部件应采取双层防锈措施,有色金属套管还应有防氧化保护膜或抗氧化处理。
10.防风。
安装在平台之上的充电器及外露部分应能承受GB/T.5—9《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降水和风》表9之中规定的不同区域、不同高度的相对风速的侵袭。
11.防盗保护。
电桩(插销)外壳门应装有防盗锁,打开外壳门之后必须安装或拆除固定交流充电桩(插销)的插销。
12.温升要求。
13.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不应小于h。
14.安装的垂直倾斜度不超过5%。。
15.设备的安装场所不得有爆炸性危险介质,四周介质之中不得含有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有害气体和导电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