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气装置 >> 电气装置资源 >> 2022年前20大半导体加热带企业占据全
加热带全球市场总体规模
由于半导体生产常常需要使用各种化学气体,这些气体也会随着工艺的过程,由真空泵从反应腔体抽出,形成各种有毒有害的工艺尾气,这些气体如直接排到大气中就会形成大气污染。所以半导体生产厂家都需要对工艺设备尾气进行有效的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半导体制造机台中,尾气处理装置是半导体加工中的必备工具。在等离子体干法刻蚀过程中,气体供给口提供的气体主要由Cl2、CF4、SF6、O2、He、BCl3等,经过在真空反应室内的一系列反应后,气体排出口排出的尾气主要包括TiClx、AlClx、MoClx、MoFx、SiO2。由于上述尾气极易在室温下结晶,因此尾气处理过程中结晶体会附着在排气管的管壁上,极易对排气管进行堵塞,同时造成排气管的损伤。此过程会造成尾气处理不彻底,同时提高生产成本。需要加热带的部门:DIFF、ETCH、CVD、EPI部门,Pumpingline和Pumpexhaust管路需加装加热夹套。
本文研究加热带(HeatingJacket),也叫加热套、加热夹克等。
据QYResearch调研团队最新报告“全球加热带市场报告-”显示,预计年全球加热带市场规模将达到5.3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9%。
图.加热带,全球市场总体规模,预计年达到5.3亿美元
图.加热带,全球市场总体规模,预计年达到5.3亿美元
生产端来看,加热带核心产地主要分布在北美、韩国、中国台湾、东南亚、中国大陆和欧洲等地区,目前北美是第一大地区,并且主导全球高端市场,核心厂商是瓦特隆Watlow、万机仪器MKS和Nor-CalProducts,Inc.等。韩国本土几家厂商占据韩国重要份额,主要有GlobalLabCo.,Ltd、FINECo.,Ltd.、YESHeatingTechnixCo.,Ltd、MiraeTech、EST(EnergySolutionTechnology)、WIZTEC和保富BoBooHitech等。中国台湾地区主要厂商有德易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崇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东南亚地区主要是普理思科BriskHeat位于越南的产地。中国大陆方面,本土厂商主要是合肥亚笙半导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新辉龙科技有限公司和摩尔机电工程无锡有限公司等。从产品类型方面来看,PTFE/特氟龙加热带占有重要地位,年份额为64%,预计未来几年将进一步提升。应用层面,目前核心应用是半导体设备厂和FAB厂,年份额大约83%,平板显示及光电厂也是重要的应用,份额约为14.7%。
从生产商来说,全球范围内,加热带核心厂商主要包括瓦特隆普理思科BriskHeat、万机仪器MKS、瓦特隆Watlow、Nor-CalProducts,Inc.、崇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德易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GlobalLabCo.,Ltd.、BackerAB贝克电热和YESHeatingTechnixCo.,Ltd等。年,全球第一梯队厂商主要有普理思科BriskHeat、万机仪器MKS、瓦特隆Watlow和Nor-CalProducts,Inc.,第一梯队占有大约47%的市场份额;第二梯队厂商有崇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德易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GlobalLabCo.,Ltd.、贝克电热和YESHeatingTechnixCo.,Ltd等,共占有30%份额。
图.全球加热带市场前20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持续更新)
如上图表/数据,摘自QYResearch最新报告“全球加热带市场研究报告-.
图.加热带,全球市场规模,按应用细分,半导体是最大的下游市场,占有80%份额。
图.加热带,全球市场规模,按应用细分,半导体是最大的下游市场,占有80%份额。
图.全球加热带规模,主要生产地区份额(按产值)
图.全球加热带规模,主要生产地区份额(按产值)
本文作者
QYResearch企业简介
QYResearch(北京恒州博智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年,总部位于美国洛杉矶和中国北京。经过连续16年多的沉淀,QYResearch已成长为全球知名的、面向全球客户提供细分行业调研服务的领先咨询机构;业务遍及世界多个国家,在全球30多个国家有固定营销合作伙伴,在美国、日本、韩国、印度等有分支机构,在国内主要城市北京、广州、长沙、石家庄、重庆、武汉、成都、山西大同、太原、昆明、日照等地设有办公室和专业研究团队。
QYResearch是全球知名的大型咨询公司,行业涵盖各高科技行业产业链细分市场,横跨如半导体产业链(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制造、封测、分立器件、传感器、光电器件)、光伏产业链(设备、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辅料支架、逆变器、电站终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动力电池及材料、电驱电控、汽车半导体/电子、整车、充电桩)、通信产业链(通信系统设备、终端设备、电子元器件、射频前端、光模块、4G/5G/6G、宽带、IoT、数字经济、AI)、先进材料产业链(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纳米材料等)、机械制造产业链(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电气机械、3C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激光、工控、无人机)、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