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装置

关于加强1020千伏及以下电缆线路全

发布时间:2022/11/9 18:10:32   

关于加强10(20)千伏及以下电缆线路全过程质量管控的指导意见(修改稿)为提高公司10(20)千伏及以下配电电缆(以下简称“配电电缆”)精益化管理水平,强化配电电缆及通道全过程管控,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公司有关规章制度,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电缆全过程管理要点》(苏电运检〔〕号)基础上,对配电电缆可研、设计、物资到货验收、施工建设、工程验收、运维检修等各阶段明确以下质量管控指导意见。第一章可研阶段第一条配电网电缆线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批准的配电网规划编制,报告内容深度应符合《配电网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规定》(DL/T)的规定。可研报告的编制应严格执行电缆工程相关标准的强制性条文、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全面应用标准工艺,凡采用突破现行标准的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的技术方案,均需论证分析确认无问题后实施。第二条可研报告中“电缆路径和通道”内容编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应说明电缆线路起止位置、路径长度及路径概况、协议情况。(二)应明确青苗赔偿、拆迁及其他通道清理情况。

(三)应说明新建电缆通道的形式、长度、路径及土建构筑物类型,说明电缆通道的具体位置,新建电缆通道与现存或拟建电缆通道之间相互关系,并说明本工程利用原有通道的情况,及若有特殊非开挖地段需采取的措施等。(四)应说明沿线的地形、地质和水文情况。(五)应说明构筑物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安全等级、建筑抗震设防裂度和设防分类、防水等级等主要原则。(六)应标明电缆线路走向、线路所经路径的主要路名。(七)应标明电缆起止的开关站、环网室、环网箱、配电室、箱式变电站、分支箱及杆塔位置和名称,电缆线路进出线方向及电缆通道方式。第三条可研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一)应说明配电电缆线路设计所采用的环境条件,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和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配电电缆线路设计所采用的气象条件。当地气象资料与典型气象区接近时,宜采用典型气象区所列数值。(二)应根据配电网规划,结合工程实际需求及供电区域类型合理制定电缆线路网架结构,电缆线路截面和型号。架空线路入地改造为电缆线路时,须结合该区域的目标网架结构编制合理改造方案。(三)应根据电缆绝缘类型、环境条件、作业条件、工程所需可靠性和经济性等要求,说明电缆附件的型号规格。(四)应说明电缆线路接地方式及其分段长度。

(五)应说明电缆防火设计的详细要求和措施。第四条可研报告中投资估算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投资估算应符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规定》。(二)估算费用应包括开井核查、搬迁通道内电力电缆及其余市政管线、开挖路面和绿化带的赔偿、电缆线路及通道三维测量、施工时的不停电作业等费用及防火物资专项抽检费用。第五条电缆路径和通道协议指:视工程具体情况落实地质、地震、矿产、文物、电信、军事、民用航空、航道、公路、铁路、石油天然气、草原行政、林业行政、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河道、水利等主管部门以及小区业主委员会(或受托物业公司)对电缆路径和通道建设的意见或协议。意见或协议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之前完成。第六条电缆路径和通道应满足下列要求:(一)按照《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规定,电缆管线沿道路布置时,应布置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方。位置受限时,可布置在机动车道或绿化道下方。有条件时,当各种管线平行布置时,电缆管线应最靠近道路红线。(二)电缆的路径选择应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尽量避开将要施工挖掘的区域。(三)电缆通道应适度超前建设,满足地区和电网规划要求。避免超出通道规划设计允许敷设电缆,且通道断面应有一定预留。

(四)垂直走向的电缆沿墙、柱敷设当数量超过3根时应采用竖井。第七条电缆敷设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直埋型式仅可用于电缆上杆段,且直埋长度不得超过20米,过路、重型车辆通行等区域不得采用直埋型式。(二)严格控制非开挖定向钻技术(拉管)的应用,如情况特殊确需使用,应经各单位运检部审核,并经分管生产领导批准;变电站出口段电缆不得采用拉管型式。(三)新建电缆排管、电缆井、电缆沟应优先采用钢筋混凝土型式,不宜采用砖砌型式。(四)按照《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技术规范》(GB)和《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规定,采用双电源的同一重要用户,不宜采用电缆同沟敷设方式供电。当无法分沟敷设时,同一重要回路的电缆与备用电缆应配置在不同层或不同侧的支架上,并应实行防火分隔。(五)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且允许带故障运行的电力电缆线路不应与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缆线路共用隧道、电缆沟、综合管廊电力舱。(六)前期已经与(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缆线路共用隧道、电缆沟、综合管廊电力舱且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的电力电缆线路,应开展中性点接地方式改造,或做好防火隔离措施并在发生接地故障时可立即拉开故障线路。第八条电缆防火与阻止延燃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防火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二)10(20)千伏及以下电力电缆应采用阻燃电缆,其成束阻燃性能应不低于C级。(三)电缆沟内通讯光缆与电力电缆同通道敷设时,应采用有效的防火隔离措施。(四)严禁在变电站电缆夹层、桥架和竖井等区域布置电缆接头;电缆接头应采取合理的防火隔离措施,如绕包防火毯、安装耐火防爆槽盒等。第九条10(20)千伏配电电缆可研阶段要求应满足《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电缆全过程管理要点》(苏电运检〔〕号)第四至十一条相关规定要求。第二章设计阶段第十条配电网电缆线路施工图设计应采用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设计内容深度应符合《配电网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2部分:配网电缆线路部分》(Q/GDW.2)的规定。第十一条电缆构筑物宜大力推广装配式技术(工厂化预制)应用。装配式电缆构筑物(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内容和深度应满足预制构件制作详图编制和安装施工的要求。第十二条施工图设计内容和深度应满足下列要求:(一)新建电缆通道应以规划批准文件、电缆路径和通道协议为设计主要依据,涉及现有电缆通道使用须取得通道管辖人对通道资源利用的同意书。在已有电缆通道敷设电缆,设计单位应

办理电缆通道资源使用申请手续,填写《已建通道资源使用审批表》(附件1),选择合理的管孔、沟道支架,经电缆运行单位审批通过后,应将电缆管沟资源预占用的情况做好记录,防止同一资源重复开放。(二)同一通道内的电缆按电压等级高低由下向上分层布置。同一电压等级的电缆应优先使用对应电压等级的下层管道。(三)应说明拆、改地下管线及地上三线(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线)、路灯等市政设施情况,说明砍伐树木及园林、绿化恢复情况。(四)应描述路径方案沿线地形、地貌、水文、绿化、主要河流、铁路、地铁、城市快速路、城镇规划、特殊障碍物等建设环境特点。(五)应说明线路特殊地段及采取的处理措施。(注:特殊地段一般指大高差、大坡度、过桥、冻土、高土壤热阻、邻近热力管道和水下等情况。)(六)应说明主要交叉穿越及处理措施,如电缆通道穿越铁路、地铁、城市快速路、河流、重要市政管线等主要交叉的描述及处理措施。(七)应说明采用非开挖电力电缆穿管的理由、施工区域地下管线布置和其用途,与本通道的安全距离,地层地质,地下设施建筑物,以及河流、河坎、道路变迁情况。(八)应说明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布置方式、终端及中间接头类型。

(九)应说明电缆本体及通道采用的防火措施。(十)应说明易受外部影响波及火灾的电缆密集场所(电缆沟、电缆井、电缆桥架、电气竖井等)阻止延燃措施。第十三条电缆分段和接头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一)电缆的计算长度应包括实际路径长度与附加长度。附加长度计入下列因素:1.电缆敷设路径地形等高差变化、伸缩节或迂回备用裕量;2.终端或接头制作所需剥截电缆的预留段、电缆引至设备或装置所需的长度,电缆敷设度量时的附加长度应符合《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附录G的规定。(二)电缆分段长度应满足电缆制造长度和敷设施工要求。应尽量减少中间接头的数量,且中间接头的距离不宜过近。(三)电缆线路单段长度不宜过长,应根据规划需求及网架结构合理设置电缆环网设备。(四)接头布置应满足安装和维修所需间距,并符合电缆允许弯曲半径的配置要求。(五)接头的装置类型应综合下列因素进行选择:1.现场运行环境(水位、温度、湿度、污染等)。在可能有水浸泡的设置场所,10(20)千伏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接头应具有外包防水层;2.停电允许制作接头的最长工作时间;3.制作接头两端电缆的型号、运行年限、绝缘特性等;4.在不允许有火种的场所,电缆接头不得采用热缩型;

5.城区、重要用户供电线路的电缆中间接头可采用热熔接接头、绕包接头。(六)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电缆中间接头应采取防火隔离措施,如绕包防火毯、安装耐火防爆槽盒等。用于电力电缆的耐火电缆槽盒宜采用透气型,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耐火电缆槽盒》(GB)的规定。第十四条电缆井设计要点应满足下列要求:(一)电缆井的设计应满足电缆敷设和运行检修的需要。电缆井间距按计算牵引力不超过电缆容许牵引力来确定,直线段一般控制在50m左右。(二)电缆井长度根据敷设在同一工井内最长的电缆接头以及能吸收来自排管内电缆的热伸缩量所需伸缩弧尺寸确定,且伸缩弧的尺寸应满足电缆在寿命周期内电缆金属护套不出现疲劳现象。(三)根据电缆敷设工艺要求,采用人员下井工作模式时,电缆井深度不小于1.9m,其井盖尺寸应满足人员上下井;当采用人员不下井工作模式时,电缆井深度可适当调整,其盖板应可开启。(四)电缆中间接头应设置在直线井内。排管数较多且将敷设10(20)千伏及以下电力电缆的非直线井应为全开启电缆井。(五)高压设备基础与电缆通道平行时,设备基础前的三通电缆井与设备基础距离不宜小于2米,否则井盖应为全开启或在基础背面再增设电缆井。

(六)非全开启电缆井设安全孔2个,安全孔直径不小于mm,并在安全孔内设置爬梯,安全孔井盖应采用双层结构,材质应满足载荷及环境要求,以及防盗、防水、防滑、防位移、防坠落等要求,同一地区的井盖尺寸、外观标识等应保持一致。安全孔应加装防坠网。第十五条非开挖定向钻(拉管)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一)采用非开挖定向钻法穿越建(构)筑物、铁路、高等级公路,重要水域等应征得有关部门书面同意。(二)非开挖定向钻设计勘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等相关标准的规定。勘察应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勘察和地面建(构)筑物、地下管线探测等。勘察应对场地做出工程地质评价,并提供相应的岩土参数。(三)施工图设计应包括:既有地下管线和建(构)筑物基础资料,管道平面走向图、管道纵向削面图、横向断面图。设计文件中涉及管道轴线位置的描述时,宜统一采用绝对标高来表示管线位置。(四)非开挖定向钻(拉管)长度不宜超过米;特殊情况需超过米时,应校核电缆敷设时的允许牵引力。(五)非开挖定向钻(拉管)一般采用改性聚丙烯塑料电缆导管,所用的管材应满《电力电缆用导管技术条件》(DL/T.7)要求;排管的内径按不小于1.5倍的电缆外径的规定来选择。

(六)拉管出入土角应控制在8°~15°左右,管材任意点的弧度应不大于8°。两端电缆井待拉管穿越完成后,结合连接的电缆沟或排管断面尺寸和高差情况确定。拉管两端距出入井1.5米范围内应设计为筑混凝土包封。(七)在电缆保护管内应预置引绳,引绳在保护管端部固定以防滑进管内。(八)电缆保护管端部宜设置沉降观测标志。第十六条电缆桥架和电气竖井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一)电缆桥架选型为节能耐腐蚀钢制电缆桥架。(二)需敷设的电缆总截面积与电缆桥架横断面面积之比,电力电缆不应大于40%,控制电缆不应大于50%,且应有计算校核。(三)当强弱电合用竖井间时或运维责任主体不同的电缆合用同一电缆桥架时,中间应设置隔离墙等隔离措施。(四)敷设电缆的电气竖井应配置支架,参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8D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安装》。(五)电气竖井和支架应同步配备足够数量、尺寸配套的固定电缆卡具。(六)电气竖井内应设有照明灯和V、10A检修电源插座。参见《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第7.4.8条和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4D-1电气竖井设备安装》。(七)电气竖井内应敷设接地干线和接地端子。第十七条防火与阻止延燃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电力电缆防火与阻止延燃设计应符合《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的规定,进入变电站、开关站、配电室的电缆还应符合《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的规定,进入公共建筑还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标准》(GB/T)的规定。(二)配电电缆新建改造、电缆火灾隐患治理等工程均应开展相应的防火设计工作,明确防火方案、施工图纸、物资选型、用量等内容。(三)电缆沟应在交叉、分支处、长距离直线段每隔60m左右处及至控制室或配电装置的沟道入口、厂区围墙处等设置阻火墙,对电缆沟进行隔断处理。(四)小区低压竖井内电缆应每间距7米(两层)处,应采取防火隔离措施。(五)与电力电缆同通道敷设的控制电缆、非阻燃通信光缆,应釆取穿入阻燃管或耐火电缆槽盒,或采取在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之间设置防火封堵板材。(六)电缆中间接头两侧电缆各约3m区段及该范围内邻近敷设的其它电缆应采取涂刷防火涂料或阻火包带实施阻止延燃。(七)电缆贯穿孔口的防火封堵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贯穿孔口的环形间隙较小时,应采用膨胀性有机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2.当贯穿孔口的环形间隙较大时,应采用无机防火封堵材料封堵,或采用矿物棉等材料填塞并覆盖膨胀性的有机防火封堵材料;或采用防火封堵板材、阻火模块封堵,并在电缆与防火封堵板材或阻火模块之间的缝隙填塞膨胀性防火封堵材料。3.电缆之间的缝隙应采用膨胀性防火封堵材料封堵。(八)防火材料的选用应符合国家、行业、国网及公司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选用对电缆载流量影响较小的材料,不得对电缆有腐蚀和损害。第十八条10(20)千伏配电电缆工程设计阶段其他要求应满足《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电缆全过程管理要点》(苏电运检〔〕号)第十三至三十一条相关规定要求。第三章物资到货验收阶段第十九条配电电缆质量检测应满足下列要求:(一)配电电缆产品抽检应按照批次和类型全覆盖开展,抽检试验项目应包括:产品外包装检查,电缆端头密封性检查,电缆结构检查和尺寸测量,导体直流电阻测量,绝缘热延伸试验,绝缘收缩试验,导体屏蔽、绝缘屏蔽与绝缘界面检查,绝缘老化前后机械性能试验,护套老化前后机械性能试验,聚氯乙烯外护套热失重试验,外护套挤包半导电层电阻率测量,阻燃电缆外护套氧指数测量,合同约定的其他试验项目。(二)根据配电电缆线路及附属设施型式试验和运行情况,针对历史问题较多、故障率较高、单次采购量较大、中标价格偏

低、新入网及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情况,应加大抽检比例。(三)项目管理单位应利用新型成盘电缆多参数测试仪对所有配电电缆进行成盘检测,检测项目应包含电缆截面、电缆长度、电缆直流电阻等,确保电缆本体质量。第二十条电缆管材质量检测应满足下列要求:各单位物资管理部门对电缆管材的壁厚、内外径、电缆数量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入库。电缆管材的抽检应按照批次和类型来开展,根据电缆管材招标技术规范书明确的管材壁厚、内径、材料成分等进行技术检测,抽检合格后方可领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现场时,如发现管材存在质量问题(如中间壁厚、内径不达标)应立刻上报项目管理单位,停止使用有问题管材。第二十一条防火物资质量检测应满足下列要求:(一)甲供的防火物资应按照“先入库验收、再配送现场”的原则进行配送。乙供的防火物资应按照“先打样检测、后批次抽检”的原则进行防火物资供应商选择与配送,乙供的防火物资应通过项目管理单位组织的打样检测,方可开始供货,同时项目管理单位应按照供货批次开展抽检。(二)项目管理单位会同物资管理部门(甲供防火物资)、施工单位(乙供防火物资)对防火物资(指防火槽盒、防火隔板、阻燃包带、防火涂料、防火堵料等)开展到货验收、质量检测。严禁不经到货验收和质量检测直接将防火物资送至项目现场使

用。项目管理单位应确保领用的防火物资账物一致,签字盖章手续齐全。(三)电缆防火物资抽检应按照批次和类型来开展,根据防火物资技术规范书要求,按照供货批次开展所有批次、品类的物资专项抽检。防火物资应委托国家应急管理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发布的认证承检机构进行抽检并出具检测报告;性能验证试验应由省电科院开展检测。防火物资检测合格后方可现场使用。不合格的甲供物资供应商按照不良供应商管理办法进行处理。物资抽检发生的费用可按实纳入工程费用进行结算。第四章施工建设阶段第二十二条电缆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准》(GB)2.《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1部分:土建结构工程》(DL.1)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4.《水平定向钻法管道穿越工程技术规程》(CECS)5.《非开挖电力电缆穿管敷设工艺导则》(Q/GDW)第二十三条电缆沟、电缆井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一)电缆沟、井开挖时,应密切注意地下管线、构筑物分布情况。(二)如出现沟底持力层达不到设计要求,应采取换土处理。

(三)拆模养护时,非承重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且构件不缺棱掉角,方可拆除模板。(四)混凝土外露表面不应脱水,普通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五)抹灰工程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在低于5℃的气温下施工时,应有保证质量的有效措施。(六)土方回填时宜采用人工回填,采用石灰粉或粗砂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应大于mm。第二十四条电缆排管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一)管沟填碎石、石粉或粗砂垫层应控制好高度,并压实填平。(二)在浇捣排管外包混凝土之前,应将工井留孔的混凝土接触面凿毛(糙),并用水泥浆冲洗。在排管与工井接口处应设置变形缝。(三)管应保持平直,管与管之间应有20mm的间距,管孔数宜按发展预留适当备用,管路纵向连接处的弯曲度,应满足牵引电缆时不致损伤的要求。(四)施工中应防止水泥、砂石进入管内,管应排列整齐,并有不小于0.1%的排水坡度,施工完毕应用管盖盖住两端。第二十五条非开挖定向钻(拉管)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一)按照设计图纸,提前做好勘测工作,查明地形、地貌、地面建筑对工程的不利条件,查清水域覆盖面积和深度,查实有无影响检测的干扰源,并做好标记。施工前应提前与市政有关部

门进行沟通,确认开挖处有无其他管线。地下管线探测后,尚应通过地面标志物、检查井、闸门井、仪表井、人孔、手孔等进行复核。(二)入钻点宜设在行人车辆稀少且具有足够空间摆放设备处,出钻点则宜设置在能够摆放管材、方便拖管的另一端。(三)出入土角应根据设备机具的性能、出入土点与被穿越障碍的距离、管线埋设深度等选择,出入土角宜为8°~15°,并满足电缆进入工井时的弯曲半径。(四)钻进和回拖只允许钻杆顺时针旋转,以免钻杆松脱;钻杆分离过程中钻杆必须逆时针旋转,以免损坏螺纹。(五)回拖铺管结束后,必须在回扩孔内压密注浆,固化泥浆的配制及充填应满足有关工艺的要求。(六)管材间的连接应采用热熔对接。热熔对接时,管材两端面刨平,用加热板加热,使塑管端面熔化,完成管道连接。(七)空孔洞应采用楔形堵头或可膨胀堵头进行封堵,避免堵头滑落拖拉管中部,且便于后期施工开启。第二十六条电缆通道应在在下列部位装设通道标志牌或标志桩:1.通道直线段每隔20m处;2.电缆井处;3.进入建(构)筑物处;4.电缆上墙或上杆地面处。

第二十七条施工现场从事电力电缆、电气试验、焊接与热切割、起重信号司索等作业的人员应持证上岗。电缆附件安装人员在地市公司入网作业前,应由地市公司对其开展电缆制作能力考评,考评合格后,由各地市公司发放作业资格证书,并将人员信息录入施工人员管理信息平台后,方可从事电缆附件安装工作。第二十八条现场配备的安装调试用仪器、仪表、量具应满足施工技术需求,采用合格产品并在检定有效使用期内。第二十九条电气安装应配合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电缆及通道隐蔽工程在覆盖前相关单位应做检查及验收并形成记录。电缆及通道隐蔽工程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1.电缆压接、电缆终端与接头制作;2.防火封堵;3.电气设备交接试验。第三十条电缆及通道工程涉及的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到达现场应验收合格,并做好验收记录和验收资料归档。工地贮存的方式和环境应符合相关规定和制造商书面明确的要求。电缆附件绝缘材料的保管贮存期限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第三十一条电气设备安装前电缆附属设施应具备下列条件:(一)电缆线路敷设后,不能再进行建筑工程工作。施工临时设施及建筑废料等清理干净。(二)户外电缆分接箱、箱式变电站基础及位置、基础预埋的型钢与接地网的连接应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基础应达到允许

安装的强度。基础侧面安装的通风窗尺寸、材质、孔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基础周围排水畅通。(三)电缆井尺寸应满足电缆最小弯曲半径的要求。电缆桥架转弯处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该桥架上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值。(四)电缆支架、人孔爬梯等预埋件安装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且安置牢固。(五)电缆排管切口打磨平滑,且全线疏通,杂物清除,用便于拆卸的专用管盖或堵件封住排管两端。(六)电缆井内应设有积水坑,上盖金属箅子;电缆沟排水应畅通。(七)电缆井、沟盖板齐全,与路面平齐,接触面平整、光滑,并能开启。(八)电缆检查井口处防坠落保护措施应安装完毕。(九)电气竖井和支架应同步配备足够数量、尺寸配套的固定电缆卡具。(十)电气竖井内应设有照明灯和检修电源插座。(十一)钢制电缆桥架安装完毕,并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十二)金属电缆支架、桥架及坚井接地安装完毕。(十三)顶(拖)管三维坐标资料应编制完成。第三十二条电缆本体敷设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一)电缆盘整段电缆封端应严密,敷设前应对整段电缆进行绝缘摇测。

(二)电缆型号、电压、规格、路径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缆在排管、支架等敷设位置也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未明确时,电缆在排管、支架等敷设位置应纳入施工方案内容,并通过审查后再施工。(三)电缆敷设应采用成熟的施工方法,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用机械敷设电缆应校核牵引力,控制电缆输送机的速度,使施放的牵引力小于电缆的允许牵引力。(四)电力电缆敷设长度应根据敷设路径的水平和垂直敷设长度增加附加长度。(五)高、低压电力电缆,强电、弱电控制电缆在构筑物中敷设时,宜按电压等级由下而上敷设,高电压等级在下层。(六)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上下左右改变位置,均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七)电缆从沟道、电缆井引至电杆、设备、墙外表面或屋内行人容易接近处,距地面高度2m及以下部分应有一定机械强度的保护管或加装保护罩,保护管、保护罩根部不应高出地面。从沟道、电缆井至垂直引上点弯曲部分应设保护措施和警示标志。(八)用于固定电缆的夹具、扎带或支托件等部件,应具有表面平滑、便于安装、足够的机械强度和适合使用环境的耐久性。不应用铁丝直接捆扎电缆。金属夹具与电缆之间应加垫保护层。第三十三条电缆附件的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一)电缆终端和接头的制作应遵守相应供应商明确的制作工艺规程。不得直接在雾、雨、五级以上大风或污秽环境中施工。

(二)电缆中间接头应采取防火隔离措施,如绕包防火毯、安装耐火防爆槽盒等。(三)电缆进入柜体时应保证有足够的弯曲半径,不得损伤电缆绝缘。固定电缆时,避免产生机械应力,金属夹具与电缆之间应加垫保护层。(四)开关设备与进、出线电缆的连接,其电气搭接面积不应小于电缆终端接线端子的截面面积。(五)电缆终端上应有明显的相色标志,相色标志规格型号应统一,且应与系统的相位一致。第三十四条电缆接地的安装满足下列要求:(一)电缆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绝缘,电缆接地点在互感器以下时,接地线应直接接地;接地点在互感器以上时,接地线应穿过互感器接地。为便于维护,安装方式应统一并遵循该供电区域常用方式。(二)可触及的电缆金属护层和穿线的钢管应接地。(三)电力电缆接地线应采用铜绞线或镀锡铜编织线,其截面积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安装接地装置时,金属屏蔽层及铠装应分别接地且相互绝缘。第三十五条电缆线路在下列部位装设电缆标志牌:1.电缆终端及电缆中间接头处;2.电缆转弯、分支,及进入建筑物等处;3.电缆隧道、电缆沟长度较长时,电缆直线段每隔20m处;

4.电缆井中经过的电缆均应设标志牌,当电缆井长度为3m及以上时,两端各设一块,当电缆井长度为3m以下时,可设一块;5.竖井中经过的电缆,在竖井两端处;6.电缆遇有隔断处两侧;7.电缆上墙或上杆处。第三十六条电缆标牌上应注明电缆规格、型号、电压等级、长度及起止位置等信息。标牌规格和内容应统一,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标牌及其固定件应能防腐,挂装应牢固。电缆终端应有明显的相色标志。第三十七条电缆中间接头处应装设制作记录牌,记录牌上应注明接头型式、制作单位、制作人员、制作时间等信息。第三十八条电缆线路的电气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配电电缆线路交接试验项目应包括绝缘电阻测量、交流耐压试验、振荡波局放测试及电缆线路两端的相位检查。(二)对电缆每一相测量其主绝缘的绝缘电阻并进行耐压试验。试验时对于具有统包绝缘的三芯电缆,应分别对每一相进行,其他两相导体、金属屏蔽或金属套和铠装层应一并接地。(三)配电电缆绝缘电阻测量时,耐压试验前后,绝缘电阻测量应无明显变化;电缆外护套、内衬层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0.5MΩ/km;电缆绝缘测量宜采用V兆欧表,10kV电缆也可用V兆欧表;电缆外护套、内衬层的测量宜采用V兆欧表。

(四)配电电压应采用20Hz~Hz交流耐压试验,10(20)kV新投运电缆试验电压应采用2.5倍额定电压,试验时间5分钟;运行电缆改造的试验电压应采用2.0倍额定电压,试验时间5分钟;V电缆应用V兆欧表测量导体对地绝缘电阻代替交流耐压试验,试验时间为1min。(五)检查电缆线路的两端相位,应与电网的相位一致。第三十九条电缆防火与阻止延燃满足下列要求:(一)防火封堵设施的施工应严格落实《江苏省电力公司电缆防火封堵施工工艺导则》(Q/GDW-10-J)及《电力工程电缆防火封堵施工工艺导则》(DL/T)等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防火设施未验收合格,涉及工程不得竣工运行。(二)防火包带在绕包时,应拉紧密实,缠绕层数和拉伸长度应符合材料使用要求。绕包完毕后,每隔一定距离应绑扎牢固。(三)在封堵电缆孔洞时,封堵应严实可靠,不应有明显的裂缝和可见的孔隙,堵体表面平整,孔洞较大者应加耐火衬板后再进行封堵。有机堵料封堵不应有漏光、漏风、龟裂、脱落、硬化现象;无机堵料封堵不应有粉化、开裂等缺陷。(四)阻火包施工时,应交叉堆砌密实牢固、对侧不透光、外观平整美观,阻火包应无破损。(五)防火涂料施工时,电缆表面应清洁干燥,使用前应搅拌均匀。水平敷设的电缆,宜沿着电缆的走向涂刷,垂直敷设电缆,宜自上而下涂刷,涂刷应均匀,涂刷次数、间隔时间、厚度

及长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或设计要求;电缆密集或成束敷设时,应逐根分开涂刷,不得漏涂。(六)阻燃包带施工时,需包绕的部位应清洁,无污染,阻燃包带应采取半重叠包绕,缠绕均匀整齐,不应有松开现象,包绕长度和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包绕段两端的电缆缝隙应采用柔性有机堵料或防火密封胶密封。(七)防火槽盒安装前应检查外观质量;槽盒底与支(托)架之间用长度适合的螺栓固定牢固,螺栓的朝向一致,并采用专用垫片。托臂或支架不整齐时,安装时应予校正;设置在槽盒内的隔热垫块应排列整齐,间距均匀,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将破损的隔热垫块安装在槽盒内。(八)电缆防火施工竣工后,应将施工工艺记录或施工安装记录、安装工艺说明书、产品合格证、产品抽检报告、施工监理资料等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提供给配电电缆运行单位。第四十条施工阶段,项目管理单位应组织相关单位按要求同步开展电缆及通道基础数据采集工作,通过悬挂标识牌、部署RFID电子标签等方式,掌握配电电缆及通道施工单位、制作人员、旁站(监理)人员、电缆及附件厂家、线路名称、型号及投运日期等关键信息。新建电缆管沟基础数据采集应在覆土之前进行。第四十一条管沟资源基础信息采集内容:(一)排管:通道名称、总长度、结构形式、起点坐标、终点坐标、走向、连通关系、上顶埋深(或高程)、宽度、管材材质、管孔数量、管径;

(二)沟道:沟道名称、总长度、结构形式、起点坐标、终点坐标、走向、连通关系、上顶埋深(或高程)、宽度、支架材质、支架数量及宽度;(三)隧道:隧道名称、总长度、结构形式、起点坐标、终点坐标、走向、连通关系、上顶埋深(或高程)、宽度、支架材质、支架数量及宽度;(四)桥架:桥架名称、总长度、结构形式、起点坐标、终点坐标、走向、连通关系、电缆托盘底部高程、电缆托盘宽度、电缆托盘材质;(五)直埋:通道名称、总长度、起点坐标、拐点坐标、终点坐标、走向、连通关系、上顶埋深(或高程)、管材材质;(六)拖拉管:通道名称、总长度、结构形式、起点坐标、终点坐标、走向、连通关系、横向剖面、纵向剖面、三维坐标图、宽度、拖拉管数量及管径、管材材质;(七)电缆井:电缆井名称、功能(人井或工井)、类型(直通、转角、丁字、十字、转角+支接、异形)、尺寸、坐标,管孔及支架的参数和位置、穿管数量及位置;电缆井盖高程、数量及材质;电缆通道环境、电缆井内及断面影像资料;第四十二条电缆路径基础信息采集内容:(一)变电所、线路名称、电缆段名称、电缆段序号、长度、型号、状态、敷设方式、埋深(或高程)、走向、电压等级;(二)起点、拐点、终点坐标;(三)中间接头坐标、安装位置;

(四)电缆起点、拐点、终点、中间接头的影像资料、电缆路径图、电缆单线图、电气间隔图。第四十三条断面信息应包括:起点井及终点井编号、行数列数、敷设方式、内高内宽、支架类型、孔边距离上侧(毫米)、孔边距离右侧(毫米)、总孔数、占用孔数、电缆根数、断面照片等。第四十四条孔位信息应包括:所属断面、所在行与列、电缆线路名称及相位、孔内直径、材质、封堵类型,有无通信光缆等。第四十五条管线竣工图应有草图标绘、电脑数据(全站仪、RTK测试数据)两套资料相印证,并在制作档案时同时归档。第四十六条10(20)千伏配电电缆工程施工阶段其他要求应满足《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电缆全过程管理要点》(苏电运检〔〕号)第三十七条至五十条相关规定要求。第五章工程验收阶段第四十七条项目管理单位负责组织10(20)千伏及以下电缆及通道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中间验收主要针对隐蔽工程和关键工序,配电电缆运行单位参与。竣工验收主要包括资料、试验和现场验收,竣工验收人员由建设、运维、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部门)参加。第四十八条电缆线路新建改造工程应尽量避免将验收与停送电安排在同一天,原则上待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安排停送电。如遇电缆线路停电改造且有用户停电的工作,确需将验收与送电

安排在同一天时,施工单位应提前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经配电电缆运行单位审核后,方可安排停送电。施工单位施工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提前核查电缆及附件质量合格,电缆施工及附件制作人员满足要求,施工过程中电缆每道关键工序应由监理人员旁站确认。监理、运行人员验收发现缺陷隐患应立即责令整改,缺陷隐患消除后须监理、运行人员确认无误后方可送电,确保电缆线路“零缺陷”投运。第四十九条电缆线路工程验收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一)电缆及附件的规格、型号及技术参数等应符合设计要求;排列整齐,无机械损伤;标志牌应装设齐全、正确、清晰。(二)电缆的固定、弯曲半径、有关距离和单芯电力电缆的金属护层的接线、相序排列等应符合设计要求。(三)开展交接试验,对存在中间接头的电缆线路还应开展局部放电检测和介质损耗检测。电缆终端的相位标记应正确。电缆接线端子与所接设备端子应接触良好。(四)电缆线路所有应接地的接点应与接地极接触良好,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五)电缆支架等金属部件防腐层应完好。(六)所有管口(含备用孔)应严密封堵。封堵应严实可靠,不应有明显的裂缝和可见的孔隙,堵体表面平整。电缆穿过竖井、墙壁、楼板或进入电气盘、柜的孔洞处应用防火堵料密实封堵。(七)电缆沟内应无杂物,无积水,盖板齐全;隧道内应无杂物,照明、通风、排水等设施应符合设计;

(八)电缆应按设计路径(孔位)进行敷设。直埋电缆路径标志,应与实际路径相符。路径标志应清晰、牢固。(九)防火防水措施应符合设计,且施工质量合格,防火防水设施未验收合格的电缆线路不得投入运行。第五十条电缆线路工程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和技术文件:(一)电缆线路路径的协议文件。(二)设计图纸、电缆清册、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和竣工图。(三)直埋电缆线路的敷设位置图,比例宜为1:。地下管线密集的地段不小于1:,在管线稀少、地形简单的地段可为1:0;平行敷设的电缆线路,宜合用一张图纸。图上应标明各线路的相对位置,并有标明地下管线的剖面图。(四)制造厂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试验记录、合格证件及安装图纸等技术文件。(五)电缆线路的原始记录,即电缆实际敷设总长度及分段长度、截面积、电压、敷设日期,电缆及附件生产厂家、设备参数、规格型号、编号、合格证书、出厂试验报告、结构尺寸、图纸、安装日期等。(六)土建及接地施工记录。1.土建、排管等竣工图纸和施工资料;2.土建本体质量检验及评定记录;

3.顶(拖)管三维坐标资料,包括两端工作井的绝对标高、断面图、定向孔数量、平面位置、走向、埋深、高程、规格、材质和管束范围等信息;4.接地系统安装记录。(七)电缆线路的施工记录。1.隐蔽工程隐蔽前检查记录或签证;2.电缆敷设记录;3.电缆线路质量检验及评定记录;4.反映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主要活动、关键环节、隐蔽工程状况的影像资料(要求参见附表1、2)。(八)工程施工监理文件。(九)电缆线路的试验记录。(十)施工缺陷处理记录及附图第五十一条发现一般质量问题,验收人员应当场责令整改,可委托项目管理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复查。发现严重质量问题,验收人员应书面下达限期整改单,整改后重新进行复验。第五十二条配电电缆运行单位汇报送电应具备以下条件,如不符合其中任意一个条件,有权拒绝电缆线路投入运行。1.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整改内容已完成闭环。2.电缆线路电气试验合格,并提供正式的试验报告。3.完成电缆线路及通道现场三维测绘工作。4.现场验收人员均已书面确认可以汇报送电。第五十三条在10(20)千伏及以下电缆工程竣工投产后7

日内,项目管理单位应向配电电缆运行单位提交电缆及通道三维坐标测量成果,涉及排管的工程应同时提交工井两端的断面照片。第五十四条在10(20)千伏及以下电缆工程竣工投产后1个月内,项目管理单位应向配电电缆运行单位移交属于运维单位应当归档保管的工程项目档案。第五十五条10(20)千伏配电电缆工程验收阶段其他要求应满足《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电缆全过程管理要点》(苏电运检〔〕号)第五十一条至六十六条相关规定要求。第六章运维检修阶段第五十六条配电电缆运行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电缆及通道运维规程》(Q/GDW)与《电力电缆及通道检修规程》(Q/GDW)要求,全面准确掌握电力电缆线路的运维检修状况。第五十七条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的配电电缆网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宜长时间运行,防止电缆火灾、系统绝缘薄弱点多处击穿等次生灾害发生。第五十八条配电电缆运行单位应加强电缆防外破管控工作。(一)配电电缆运行单位应加强与政府规划、市政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及时收集地区的规划建设、施工等信息,及时掌握电缆线路所处周围环境动态情况。

(二)配电电缆运行单位应加大《江苏省电力条例》宣传,做好电缆线路防护宣传,提高公民保护电缆线路重要性的认识,发动广大员工和外协单位工作人员及其周边人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3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