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装置

电网设备行业宏力达分析报告电网智能化浪潮

发布时间:2025/1/23 19:18:13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好不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_zx/o2vss1m/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证券,华鹏伟、华夏)

投资聚焦

宏力达(.SH)于年10月登陆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是国内专精电网一二次融合设备研发及生产、围绕配电网智能化升级不断发展的“小巨人”企业。公司主营产品配电网智能设备主要包括:智能柱上开关、故障指示器和接地故障研判辅助装置等;其中,智能柱上开关产品作为实现“一二次融合”的新型智能化配电网设备,在浙江省率先应用,并持续向其他重点经济区域及城市电网拓展,已经成为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公司核心产品的智能化、定制化等特性,使得上述产品推广主要围绕国内核心电网区域率先展开,并在商业化推广的初期阶段形成了高盈利、高集中度的市场情况。公司在此过程中,深度发挥自身早年布局故障指示器所带来的电网数据技术优势、率先开拓浙江省网的先发优势、深度运维服务的跟踪优势,把握了行业机遇期实现快速发展。公司年营业收入9.09亿元(+28.84%yoy),CAGR3为53.24%;归母净利润3.18亿元(+33.37%yoy),CAGR3为.60%;根据公司已发布的年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32亿元(+24.60%yoy,未经审计,下同),归母净利润4.13亿元(+29.88亿元yoy);自年以来公司收入、盈利规模实现较快增长。

公司概况:专精特新融合化,电网智造小巨人

深耕智能配电领域,“小巨人”迎来黄金发展期

专注配电领域智能化,跨区域布局逐步铺开。公司创立于年,并于年10月15日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自设立以来,公司深耕智能配电网领域,并立足于配网高端设备及解决方案。年,公司成立子公司福建宏科,作为公司主要生产基地,同年收购泉州科力,加大在配电网智能设备领域的研发投入。年,公司第一代“一二次融合”智能柱上开关产品投入市场。年至今,公司又成立了杭州分公司、西安分公司、南京研发中心、泉州宏力达和上海宏瑞通等分/子公司。公司定位为创新型、技术密集型的科技公司,实行以技术带动销售的营销战略。

截至年三季报,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陈嘉伟,鸿元投资(公司控股股东)、越海投资、鸿元能源均由陈嘉伟实际控制,俞旺帮系陈嘉伟的岳父,为实际控制人陈嘉伟的一致行动人,股权较为集中。

核心管理层优势互补,投资管理经验丰富,技术背景深厚。公司核心高管团队为管理与技术融合型团队,管理层兼具投资管理与技术研发背景,具备能力平衡企业业务拓展与产品迭代改型的“双并行”发展路线,有利于在电力设备智能化规模推广的关键阶段实现市场扩张与技术领先的兼容。

智能柱上开关打造核心竞争力,研发带动销售持续扩展

深耕智能配电蓝海,智能柱上开关技术国内领先。公司主营产品配电网智能设备主要包括:智能柱上开关、故障指示器和接地故障研判辅助装置等。公司核心产品——智能柱上开关,实现了传统电气开关与物联传感设备、边缘计算、工业控制设备的融合,从而使柱上开关具备了人机互联能力、终端研判能力以及深度集成化等优势,公司产品可实现故障研判、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并且实现远程人机交互。

产品系列精准匹配电网需求和痛点。配网线路架设环境复杂多样,接近居民住宅、工厂等终端用电设施,易受自然灾害、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等影响导致故障多发。既往在配电网维护中,围绕故障的研判、定位和隔离存在一系列痛点问题。公司智能柱上开关、故障指示器、接地故障研判辅助装置等产品系列通过精准研判大幅提高了区域配电网维护效率,相较传统一次设备实现了功能上的代际领先,在日渐复杂的配网系统环境下替代需求逐渐释放。

电力大数据为工作重点,IoT通信模块与主营业务联系紧密。公司凭借多年电力行业的项目经验和对电力行业客户需求持续跟踪,在智能配电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了配电网信息化服务等业务及产品(电力大数据开发、IoT通信模块)。电力大数据开发是基于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为电力企业在电网规划、设备检修、电网运行、电力营销、运行监控、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多个应用场景中充分挖掘企业数据的价值;IoT通信模块能够以低发射功率获得更广的传输范围和距离,具有远距离(10km)、低功耗、灵活组网、低运维成本等特点。

智能配电需求助力营收增长,持续高质量盈利

智能配电网产品渗透加速,公司业绩增长驶入快车道。公司年营业收入9.09亿元(+28.84%yoy),CAGR3为53.24%;归母净利润3.18亿元(+33.37%yoy),CAGR3为.60%;根据公司已发布的年年度业绩快报,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32亿元(+24.60%yoy;未经审计,下同),归母净利润4.13亿元(+29.88亿元yoy);自年以来公司收入、盈利规模实现较快增长。

分板块来看,年公司智能配电网产品、配电网信息化服务、其他主营业务、其他业务的营收分别为8.47亿元(+27.43%yoy,占比93.24%)、0.39亿元(+.48%yoy,占比4.31%)、0.19亿元(-18.37%yoy,占比2.11%)、0.03亿元(-22.49%yoy,占比0.35%)。其中,智能配电网产品稳步增长,除了公司主营产品智能柱上开关本年投运规模实现了较大增长在浙江不断加速渗透外,同时在山东、河南、陕西、江苏、福建均开始有较多产品投入运行,并保持了较高的毛利率水平。与此同时,公司配电网信息化服务伴随合同订单交付与电网数字化升级的提速,公司对应业务收入增长加快,公司已具备多个信息化服务合同完成验收交付。

智能配电网产品贡献最大营收份额,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按业务划分,年公司营收以智能配电网产品占主导,占比93.24%;按分布来看,公司营收以华东地区(浙江)占主导,实现营收6.35亿元,占比69.91%。公司华北、西北地区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5亿元(同比+67.85%)和0.94亿元(同比+69.59%),上述地区有较多产品投入运行;公司在华南地区市场已陆续有产品投入运行。综合来看,公司智能一二次融合柱上开关产品在行业内具备较强经验证技术优势,且国网浙江为代表的发达省份和发达城市对于新技术和新产品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公司在稳固主要业务区域国网浙江的基础之上,同时也在努力进行以江苏为代表的销售地域分散化扩展,并在年不断获得产品应用地区的突破。

智能配电网产品稳定维持较高毛利率水平。公司年毛利率为54.10%(-3.22pcts),其中智能配电网产品毛利率为56.39%(同比-1.33pcts),配电网信息化服务毛利率为23.38%(同比-12.19pcts),下滑原因系配电网信息化服务领域内供应商较多,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开展配网信息化服务主要是由于延续以前的业务惯性,用以维护客户、用户的关系,并非公司的主要业务诉求。公司智能配电网产品附加值高,自年以来一直稳定保持较高的毛利率水平。自以来,智能配电网产品更新迭代及收入规模迅速扩大带来毛利率和净利率的显著提升并维持高位。

重研发打造技术壁垒,公司智能配网系列产品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公司年研发费用率为5.61%,研发费用为0.51亿元(同比+40.17%),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配电网一二次深度融合智能设备研发投入所致。自年以来公司不断加强研发投入,研发费用整体呈上升趋势,主要系增加研发人员数量和研发人员薪资水平,以及增加研发用监测设备、服务器及研发软件的投入,使得折旧及摊销费用逐年上升。公司坚持在核心技术环节的独立研发和实施能力,以同源技术深度拓展和技术创新相结合,持续强化技术“护城河”。

行业分析:电网自动化需求向好,一二次融合前景可期

趋势:配电侧建设聚焦低碳化、数字化、去中心化

智能电网是在传统电网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集传感、通信、计算、决策与控制为一体的综合数物复合系统。通过获取电网节点各层资源和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分层次的控制管理和电力调配,实现能量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通过智能电网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安全可靠性,节能减排,提高用户的供电质量,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智能电网区别于传统电网的典型特征是:可再生能源接入、实时调度和双向信息流。我国风力发电主要呈现大规模开发、远距离传输、高电压等级集中接入为主、分散接入为辅的特点;光伏发电接入电网呈现出大规模集中接入与分布式接入并举的特点;大量非基荷电源接入电网系统所带来的频率、出力冲击形成了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冲击。在此基础上,结合日渐复杂的下游用电环境,智能电网依托实时调度功能解决广域信息的采集、传递、分析和处理问题,有助于缓解单一故障引发连锁故障甚至引起大面积停电事故和设备损坏的情况。传统电网的建设基于发-输-变-配-用的单向思维,大量冗余造成浪费,如果测量和通信问题(指令下行仅数十毫秒)得到解决,通过双向信息流,电网系统可以根据用电信息构建精准的负荷模型从而达到瞬间平衡,有效提高供电效率。

配电系统和电力市场结构的演化进程将分为初探、扩张和市场化三个阶段。随着电网系统低碳化数字化程度提高和电力调度权下移,电力市场的运营责任由输电系统逐步延伸配电系统。根据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报告《未来电力监管》,配电侧电力系统演化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为分布式能源初探阶段:电力市场为中心控制结构形式,电力需求主要通过配电系统与输电层主网的连接满足,只有少部分地方电力需求由本地低碳技术与分布式能源(DERs)满足;2)第二阶段为分布式能源扩张阶段:电力市场为区域控制结构形式,本阶段的DERs可为系统带来利益,电力系统中DERs数量加大并达到阈值,此时配电系统需要进行功能完善以保证可靠运营;3)第三阶段为DERs市场化阶段:市场为社区自治结构形式,大部分电力需求由本地供应满足,配电侧可以从灵活的DERs采购服务以支持系统的可靠性运行,从而替代传统的配网投资。(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在具体的配网建设方向上,我们认为中短期重点方向主要集中在两点:

1)扩容与升级:配网适应新型电力系统所需呈现的坚强化与主动性,要求持续提升以一二次融合设备、带电作业机器人、智能电力通信开关、国产芯电能表等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大规模应用水平,与此相应产生的海量数据流的利用将催生电网领域加速与云平台、IDC、边缘计算等新型数字技术融合落地。

2)场景融合化(数字化):从多站融合、有序充电到智慧小镇,新型电力系统下的融合场景加速涌现,各场景精益化管理需求快速提升,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愈加重要。以配网辐射用电侧的融合化场景解决方案在快速增加,以千伏滨州郭集变电站为试点核心的全国首个“八站合一”智慧能源综合示范区建成投运(包含光伏站、储能站、数据中心站、电动车充电站、电动车放电站、5G基站、北斗地面增强站)、国网智芯公司中国西部创新港有序充电示范系统顺利通过验收、天津中新天津生态城(惠风溪)小镇和北辰产城融合区(大张庄)小镇的智慧能源小镇示范区建设等为代表的示范项目及示范区建设正呈现“多点开花”的形势。建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8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