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气装置 >> 电气装置资源 >> 马占凯知行合一的理工男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重庆地铁4号线项目部主管生产副经理兼工程部长马占凯,似乎天生就是个做工程的人。工作两年后,他就敏锐地觉察到铁路建设版图将从大铁市场向城市轨道发生转移。因此他从年至今,每天晚上挤出1~2小时的学习地铁技术,锤炼过硬的地铁施工要领。当时,公司范围内地铁弱电项目施工经验还无迹可寻,可参考的资料也不多,他便向其他线路及集成商找寻相关资料,相继学习了相关专业规范和标准、通信及综合监控专业的系统构成、设备原理、BIM技术等,还有系统、综合调试,联调等相关文件,而这些技术储备,为他后期管理重庆轨道4号线施工,牵头标段开展综合调试工作及消防验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现在也越来越推崇终身学习,把工作干好更需要不断学习和思考。”年9月,马占凯又通过了一建机电专业考试。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重庆地铁4号线二期项目,马占凯的团队参与了通信、信号、综合监控、环境与设备监控、安防与门禁、站台门、人防设备共7个专业的施工。专业之多,且很多专业都是第一次接触,从工艺标准到各类施工方案都需从头编制,尤其是综合监控与环境设备监控施工受制于外部,和风水电各系统接口颇多,又是项目后期专项验收的核心工程,对施工组织要求极高。
然而,项目从年9月才陆续展开施工,仅仅3个月后就要开始试运行。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空前复杂,马占凯那段时间频繁往返重庆轨道院、北京城建院,多次与设计集中办公协调优化设计方案,为施工生产展开良好开局争取了有利先机。
他还自学当地造价信息和广联达软件,与设计院积极沟通,对初步设计文件及概算查漏补缺。在概算审查阶段,他积极配合公司、设计院准备资料,牵头联系兄弟单位应对概算审查,在概算审减过程中据理力争,最大可能地维护了项目的既有利益,为项目开源争取了上千万的成果。
“有时候很多创新都是被逼出来的,由于施工现场遇到各种问题,例如漏缆在安装过程中出现打孔侧偏的情况,他就带着工程部的有关技术人员和作业队负责人设计了一个有轨化平衡打孔装置。在发明创造的时候花了很多心思也花了很多时间,记得当时大家白天要忙着解决现场问题,只能拿晚上的时间进行设计思考,比如装置模型、尺寸大小、使用范围等都要考虑进去,尽管那时候很忙,却是最开心的时候,因为每完成一个发明就意味着又成长了一步,想到此马占凯便是满满的成就感。”
马占凯注重团队的建设,他每天都会进行施工前后交流指导,定期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首次施工时,他还会在施工现场指导施工员的每一个环节,并与施工员进行深入分析。对于工程部近两年分配来的大学见习生,在外部的技术联络及方案讨论会时都带上他们参加,多方面汲取了专业技能。在调试期间,让各专业工程师亲自参与到设备及系统调试中,通过与厂家设备人员的学习交流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产品原理及系统构成,为加快技术人员成熟成长注入了核心动能。他说:“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站后系统设备2标项目是中铁武汉电气化局成立以来承建的地铁合同额最大、线路最长、专业最为齐全、有效工期最短的地铁站后工程。我们在此‘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书写着‘快速成长’的青春故事。”
年到年,七年的时间,马占凯从技术员成长为项目副经理,再到获重庆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表扬信中点名表扬。他说,这七年可以说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七年,因为充满了“快速成长”这个动词,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一路升级打怪”,转变成一个负责管理一方工程的副经理。他用行动证明结果,不负梦想不负青春。(李金生邹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