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装置

照明供配电基础知识全掌握

发布时间:2023/5/25 18:57:20   
白癜风应多吃什么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203/5898665.html

照明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及技术要求

(1)照明配电系统的组成

社区、住宅小区、农村村镇等低压供配电系统一般由总配电室内的低压配电柜、低压输送电缆、单元用户进线总配电柜、单元分配电箱、用户配电箱、用电设备等组成,如图3-1所示。

图3-1 住宅小区低压供配电系统的组成

(2)社区供配电系统的技术要求

①社区住宅的10kV供电系统宜采用环网方式。

②社区住宅的/V配电系统,宜采用放射式、树干式,或是二者相结合的方式。

③社区住宅供电系统应留有发展的备用回路。

④社区住宅内重要的集中负荷可由变电所设专线供电。

⑤住宅供电系统的设计,应采用TT、TN-S、TN-C-S接地方式,并进行总等电位连接。

⑥每幢住宅的总电源进线断路器,应能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应具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功能。剩余电流动作值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a.当住宅的电源总进线断路器整定值不大于A时,断路器的剩余电流动作值应为mA。

b.当住宅的电源总进线断路器整定值为~A时,断路器的剩余电流动作值应为mA。

c.当住宅的电源总进线断路器整定值大于A时,应在总配电柜的出线回路上分别装设若干组具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功能的断路器,其剩余电流动作值按上述a、b项设定。

d.消防设备供电回路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不应用于切断电源,只应作用于报警。

e.电源总进线处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报警除在配电柜上有显示外,还应在社区值班室设声光报警。

⑦社区住宅路灯的供电电源,应由专用变压器或专用回路供电。

⑧供配电系统应考虑三相用电负荷平衡。

⑨单元(层)应设电源检修断路器一个。

⑩只有单相用电设备的用户,其计算负荷电流小于等于40A时应单相供电;计算负荷电流大于40A时应三相供电。

11、当每户住宅采用单相供电时,进户的微型断路器应采用两极;当采用三相供电时,进户的微型断路器应采用三极,且应设置自复式过、欠电压保护器。

12、电能表应按当地供电部门有关规定安装,容量应按用电负荷标准选择;电能表应选用带有远传通信功能接口的产品;当采用自动抄收数据远传的电能表时,安装位置可由工程设计决定;电能表后应装设断路器。

典型供配电网络

供配电网络常用的典型结构分为:放射式、树干式、环式,社区住宅通常采用放射式、树干式,或是二者相结合的供配电网络方式。

(1)单回路放射式网络

单回路放射式供电方式的特点是供电可靠性较高,当任意一回线路故障时,不影响其他回路供电,且操作灵活方便,易于实现保护和自动化。可用于对容量较大、位置较分散的三级负荷供电。此种网络结构在年以前修建的社区住宅低压系统中比较常见,如图3-2所示。

图3-2 单回路放射式供电网络

(2)双回路放射式网络

对于高档社区住宅,为保证供电回路故障时,不影响对用户供电,可采用双回路放射式接线,如图3-3所示。这种配电网络一次投资较大,因此一般仅用于确需高可靠性供电的用户,并可将双回路的电源端接于不同的电源,以保证电源和线路同时得以备用。

图3-3 双回路放射式供电网络

(3)单回路树干式网络

如图3-4所示,树干式网络结构就是由电源端向负荷端配出干线,在干线的沿线引出数条分支线向用户供电。这种供电方式在农村比较普遍,但供电可靠性差,如果干线发生故障,则各个用户将全部停电。

图3-4 单回路树干式供电网络

(4)双回路树干式网络

对于要求高可靠性的社区住宅,采用双回路干线,使线路互为备用,同时可将双回路引自不同的电源,如图3-5所示,实现电源和线路的两种备用,因此,供电可靠性高。

图3-5 双回路树干式供电网络

典型配电系统

低压配电系统按照接地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TN、IT、TT三种,其中TN系统又分为TN-C、TN-S和TN-C-S三种表现形式。

下面介绍社区住宅的配电通常采用TT系统或TN-S系统。其中,第一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第二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直接接地,但和电网的接地系统没有联系;N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与系统的接地中性线相连。

(1)TT供电系统

TT供电系统即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其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用PE线(接地线)接到接地极。在TT系统中负载的所有接地均称为保护接地,如图3-6所示。

图3-6 TT供电系统

其工作原理是:当发生单相碰壳故障时,接地电流经保护接地装置和电源的工作接地装置所构成的回路流过。此时如有人触到带电的外壳,则由于保护接地装置的电阻小于人体的电阻,大部分的接地电流被接地装置分流,从而对人身起保护作用。

TT供电系统在确保安全用电方面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①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相线碰壳或设备绝缘损坏而漏电)时,由于有接地保护,可以大大减少触电的危险性。但是,低压断路器(自动开关)不一定能跳闸,这将导致线路长期带故障运行。

②由于绝缘不良引起线路漏电,当漏电电流比较小时,即使有熔断器也不一定能熔断,这将导致漏电设备的外壳长期带电,增加了人身触电的危险。

因此,TT系统必须加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才能成为较完善的保护系统。目前,TT系统广泛应用于城镇、农村居民区、工业企业和由公用变压器供电的民用建筑中。

(2)TN-S供电系统

TN-S系统将保护线和中性线分开,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但整个系统的造价略贵,如图3-7所示。

图3-7 TN-S供电系统

采用TN-S供电既方便又安全,其特点如下。

①系统正常运行时,专用保护线(PE)上没有电流,只是工作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是接在专用的保护线PE上,称为接零保护,所以安全可靠。

②当电气设备相线碰壳,直接短路,可采用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

③当中性线(N线)断开,如三相负荷不平衡,中性点电位升高,但外壳无电位,PE线也无电位。

④PE线首末端应做重复接地,以减少PE线断线造成的危险。

采用TN-S系统供电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保护零线绝对不允许断开,否则在接零设备发生带电部分碰壳或是漏电时,就构不成单相回路,电源就不会自动切断,就会产生两个后果:一是使接零设备失去安全保护;二是使后面的其他完好的接零设备外壳带电,引起大范围的电气设备外壳带电,造成可怕的触电威胁。因此,专用保护线必须在首末端做重复接地。

②同一用电系统中的电气设备绝对不允许部分接地、部分接零,否则当保护接地的设备发生漏电时,会使中性点接地线电位升高,造成所有采用保护接零的设备外壳带电。

③保护零线的截面应不小于工作零线的截面,并使用黄/绿双色线。保护零线与电气设备连接应采用铜鼻可靠连接,不得采用铰接;电气设备接线柱应镀锌或涂防腐油脂,保护零线在配电箱中应通过端子板连接,在其他地方不得有接头出现。

室内配线的原则及要求

(1)室内配线的基本原则

由于室内配线方法的不同,技术要求也有所不同,但无论何种配线方法都必须遵循室内配线的基本原则,即安全、可靠、方便、美观、经济,其含义见表3-1。

表3-1 室内配线的基本原则

(2)室内配线的技术要求

室内线路配线可分为明敷和暗敷两种。一般来说,明配线安装的施工和检查维修较方便,但室内美观受影响,人能触摸到的地方有安全隐患;暗配线安装的施工要求高,检查和维护较困难。

室内配线不仅要求安全可靠,而且要使线路布置合理、整齐、安装牢固,其技术要求如下。

①使用的导线,其额定电压应大于线路的工作电压;导线的绝缘应符合线路的安装方式和敷设的环境条件。导线的横截面积应能满足供电和机械强度的要求。

室内线路配线方式及导线的选择方法见表3-2,室内明敷设导线的最小截面积和间距要求见表3-3。

表3-2 室内线路配线方式及导线的选择表3-3

表3-3 室内明敷设导线的最小截面积和间距要求

②室内配线方式应根据环境来考虑。配线时应尽量避免导线有接头。如接头不可避免,应采用压接或焊接,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接线盒或分线盒。注意导线连接和分支处不应受机械力的作用。敷设在管内的导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接头,必要时尽可能将接头放在接线盒内。

③配线应加套管保护(PVC塑料管或铁水管,按室内配管的技术要求选配),天花板走线可用金属软管,但需固定稳妥美观。

④信号线不能与大功率电力线平行,更不能穿在同一管内。如因环境所限,要平行走线,则应距离50cm以上。

⑤报警控制箱的交流电源应单独走线,不能与信号线和低压直流电源线穿在同一管内,交流电源线的安装应符合电气安装标准。报警控制箱到天花板的走线要求加套管埋入墙内或用铁水管加以保护,以提高防盗系统的防破坏性能。

⑥配电线路明敷设时,在建筑物内应该水平或垂直敷设。水平敷设的导线对地面距离不应小于2m,垂直敷设的导线对地距离不应小于1.3m。

⑦导线穿墙时,要采用瓷罐或硬质塑料管进行保护,管两端出线口伸出墙面距离不宜小于10mm,配线的位置应便于检查和维护。

配线施工的一般工序

熟悉图纸备好料,预埋管件先做好。

导线敷设重安全,美观适用也重要。

插座开关及灯具,土建结束后接线。

通电检查不可少,各种因素考虑到。

工程竣工要验收,保存详图及资料。

具体来说,电线管配线工程施工程序如下。

①定位划线。根据施工图纸,确定电器安装位置、导线敷设路径及导线穿过墙壁和楼板的位置。

②预留预埋。在土建施工过程中配合土建搞好预留预埋工作,或在土建抹灰前将配线所有的固定点打好孔洞。

③装设保护管。

④敷设导线。

⑤土建结束后,测试导线绝缘。

⑥导线出线接头与设备(开关、插座、灯具等)连接。

⑦校验、自检、试通电。

⑧验收,并保留管线图和视频资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7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