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气装置 >> 电气装置优势 >>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低压配电台区数据采集方案
配电台区是连接配电网和电力用户的关键环节,智能电网建设需要推进低压配电台区数据的采集。为了解决配电台区点多面广、终端数量多、通信困难等问题,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王海柱、赵瑞锋、郭文鑫、刘洋,在年第3期《电气技术》上撰文,提出了基于物联网平台进行低压配电数据采集的方案,分别介绍了方案中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总体架构、边缘计算智能终端、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MQTT)、典型通信过程、统一模型及主站与物联网平台间的接口。
方案以边缘计算智能配变终端(TTU)为网关,通过电力线通信(PLC)、短距无线通信、红外通信、射频等通信方式接入台区智能电表、无功补偿装置及各种传感器,基于物联网平台实现配电台区终端设备的数据灵活实时接入。
建设智能电网,其中关键一环是智能配电台区的建设,配电网通过低压配电台区连接终端电力用户,亟需提升配电台区的精细化及智能化管理水平,保证低压电网供电质量及其可靠、安全运行,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目前,配电台区建设及运行现状仍存在以下问题:
1)配电网点多线长面广,大部分处于盲调状态。
2)目前,通过不断增加相对独立的信息化小系统来满足业务需求的方式导致资源浪费和业务割裂。
3)伴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充,采集信息的逐步完善,低压配网监视推进,当前采用的主备服务集中式处理模式在海量终端接入、数据处理速度、存储能力、分析效率方面存在明显的瓶颈,维护和扩展困难。
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泛在的感知技术帮助电力系统实现对低压配电台区海量信息的感知和决策,将配电台区建设成配电末端数据交互中心,通过对配电台区各种配电终端的全信息采集实现对低压配电网的全景感知,从而消除配电运维盲区,实现全流程管控、全专业支撑的配电台区新管理模式;实现对台区管辖内用户进行就地管理,缩短用户故障时间,提高配电末端的运维水平。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厂家相继推出了智能物联网平台,包括中国移动、腾讯、阿里和华为都有物联网实际成功应用案例。其中华为发布了基于物联网平台的配用电解决方案及Hi-Grid套件,把边缘计算、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云端管理结合起来,实现了从主站、网络、终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低压配电台区数据采集方案可以很好地推进低压配电网的数据采集。
1配电物联网总体架构为迎接新能源革命的机遇和挑战,电力企业纷纷向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转型,寻求应用最新的互联网理念和“云大物移智”最新技术来对能源管理进行技术改造,对目前管控能力相对薄弱的配电网进行互联网技术升级改造是提升智能电网建设、管理、运维水平的一个切入点。
业界提出的配电物联网(distributed-InternetofThings,D-IoT)理念将最新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传统电网,通过各种通信技术,如电力线通信(powerline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