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气装置 >> 电气装置优势 >> 雨季热期专项施工方案
雨季热期专项施工方案
二〇二〇年六月
雨季热期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2) 《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4)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6)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
(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8)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9)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0)施工标段施工图设计。
1.2编制原则
加强雨季热期施工的质量管理,努力消除期间质量事故隐患,杜绝质量通病,落实品质工程创建相关要求,进一步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加大监管力度,依靠科学方法强化现场管理。
二工程概况
2.1项目概况
本项目范围内清表、桥梁加固与拆除、既有防护排水设施拆除、标志牌及基础拆除、隔离栅拆除;路基土石方、地基处理、边坡防护与排水(含急流槽)、桥涵、新建边沟、横向排水管接长、分离式交叉的路基路面;房建区土方、互通区绿化地形整治土方;边坡、边沟内外、互通区绿化;交通工程预留预埋设施等。
2.2工程地貌、地质
本标段属平原地区,地势较平坦,沿线主要为农田,树木,局部段落分布村舍、沟塘。工程地质分区主要为徐淮黄泛平原区和里下河浅洼平原区,徐淮黄泛平原区地势平坦,地面高程约为7.8~15.7m,第四系厚度约为60~80m,主要为全新统粉土、粉砂,黏性土,上更新统黏土,夹粉土、粉砂。里下河浅洼平原区地势平坦,地面高程约为2.5~7.0m,第四系厚度约为60~80m,主要为全新统袭击性土,夹粉土、粉砂,上更新统黏性土、砂性土。
本项目沿线主要特殊性岩土为本项目沿线主要特殊性岩土为填土、软(弱)土、膨胀土及砂疆。
2.3气象
本标段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偏长,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2个多月。**市降雨集中在6-8月份,境内年平均降雨径流深在.0毫米~.5毫米之间。总体上地表水资源较为贫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而地下水资源储量丰富,过境水量较多。
三施工准备
3.1降雨等级特征
表3.1-1降雨等级特征表
3.2技术准备
1、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人员熟悉雨季热期施工部位、雨季热期施工项目及雨季热期施工技术措施等,编制雨季热期专项施工方案,对施工队进行雨季热期施工技术交底。
2、提前编制雨季热期施工计划。
3、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做好气象部门月、旬、周天气预报资料的收集和传阅工作,预报有恶劣天气情况时,及时通报。
3.3物资准备
表3.3-1物资准备
3.4现场准备
1、对施工便道等靠近河流的临建设施,应将排水设施做好,所有便道应在施工前全部硬加工棚范围内应按要求进行硬化和铺设石子,半成品钢筋堆放区和周转材料堆放场地,先将低洼处填土,将地面抄平后,全部铺设一层石子,防止地面下雨后积水泥泞。对于基坑周边地面做好排水坡度,将雨水排放到排水沟内。
2、排水沟应经常进行清理和修补,对破坏的排水沟应重新施工。
3、检查现场各种机具、设备的防雨设施,保证其具备防雨功能,否则应及时入库。接地保护装置应灵敏有效,雨季施工前检查线路绝缘情况,做好记录,雨季施工期间定期检查。
4、所有材料均要求堆放在边坡外不少于3m的安全地方,不应在边坡旁堆放易散落的材料。
5、检查施工现场水泥库、料具库、加工棚等的防雨情况,保证现场内棚库不渗漏。其它材料应根据材料的性质采取相应的堆放措施,材料进场后放入库房内部,做好防潮措施,并注意文明施工。
四雨季施工措施
4.1土方施工措施
1、严格按照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及相应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开挖,严禁超挖。
2、当现场降水等级超过中雨时,根据现场土壤情况,表层土接近或达到饱和,此时严禁进行挖土施工,以免发生机械倾覆等安全事故。
3、现场基槽内如有积水,应立即用水泵抽出,抽放至排水沟。
4、土方开挖时,应安排专人定期观测边坡土体的稳定性,当降水较集中时,应加大观测的次数,发现问题时立即停止开挖及坑底的作业施工。对未来得及做喷射混凝土的边坡,雨前应采用塑料布等覆盖。
5、土方开挖至基底标高时,在坑边及时做好排水沟和集水坑,遇有降雨时及时将坑底土体用塑料布覆盖,集水坑内安设水泵进行抽水。
6、基坑边2m以内范围严禁停放各种大型车辆及物料。观测应每天定时巡视,并做好记录,有险情应立即报告,并停止护壁下的施工作业,立即通知监理、业主到场处理,直到危险排除后再继续作业,若压顶外的排水沟破坏或堵塞,应立即修复和疏通,护壁脚部的积水应即时疏浚。
7、雨期施工的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的分期完成,雨量大时,应停止大面积的土方施工;基础挖到标高后,及时验收并浇筑混凝土垫层;被雨水浸泡后的基础,应做必要的挖方换填等恢复基础承载力;重要的或特殊工程应在雨期前完成施工。
8、对雨前回填的土方,应及时进行碾压并在其表面设置一定的坡度,以便雨水能自动排出。
9、对于堆积在施工现场的土方,应在四周做好防止雨水冲刷的措施。如用塑料布遮盖边坡。
4.1-1基坑顶临时排水沟设置
4.2模板施工措施
1、模板堆放场地应高出周边地面,严禁雨水浸泡。
2、对于合模后不能及时浇筑的墙柱模板,应在模板底部留设排水口。
3、现场钢管等周转料存放场地,排水应通畅,下雨后及时覆盖塑料布。
4、外墙施工缝等使用膨胀止水条的部位,施工时先用气泵将接茬处积水吹走,待接触面晾干后进行安装,如遇到雷雨天气,暂时不能进行砼浇筑,用塑料布对模板.上口进行覆盖,确保止水条在浇筑前不接触水,对已经沾水的止水条应报废后再行安装新条。
5、检查模板堆放场地,保证堆放场地高于现场地面,并进行硬化处理。
6、大模板堆放场所要及时检查,检查架子的稳定性(自稳角75~80°),防止倾倒。
7、大雨、大风时,禁止进行大模板吊装就位施工作业。已就位的大模板的对拉螺栓连接要牢固,模板支撑要稳定。
8、大雨、大风后对模板架子等要及时检查:扣件有无松动滑移、架子和模板有无变形,并对相应的尺寸误差重新检查,检查完成后要及时修复,确定质量合格及无安全隐患后方可继续使用。
9、模板堆放其自稳角要符合要求(75~80°),吊装、运输、装拆、存放,必须稳固可靠。
10、支立好的顶板模或墙模,如遇大雨未浇筑砼,应进行遮盖,防止因雨淋而造成脱模剂的失效。雨后要认真检查其平整度、垂直度和脱模剂附着情况,合格后方可浇筑砼。
11、雨后模板及钢筋上的淤泥、杂物,在浇注混凝土前前应清理干净。
4.3钢筋施工措施
1、钢筋堆放场地应排水畅通,用垫木将钢筋架起,使之高于现场地面mm,避免因雨水浸泡而锈蚀。
2、现场的钢筋在施工现场进行堆放时,应放置于地势较高,不受雨水侵蚀的位置。对于加工成型的钢筋,应放置于施工区的避雨水处,防止钢筋被雨水腐蚀生绣,放置不下的应分类堆放规矩,并利用塑料布盖好。
3、钢筋根据工程进度适量进场,钢筋原材存放不得过多,现场的原材料应做到先进场的先使用,后进场的后使用,避免存放时间过长而使钢筋锈蚀严重,锈蚀和污染的钢筋须清理后方可使用,进入现场的钢筋原材及成品钢筋要分规格堆放整齐,并垫离地面mm以上,遇雨时,用塑料布临时加以遮盖;预埋铁件要入库保存或放入室内,避免锈蚀和污染。
4、雷雨天气严禁进行焊接工作,若遇特殊情况施焊时,必须有防雨措施,防止雨水淋湿焊接接头造成钢筋连接性能的改变,从而影响工程质量,在潮湿地带应站在绝缘材料上,焊工应穿着干燥的衣服鞋进行施焊,正确配戴和使用劳保用品。
5、对已绑扎好的竖向钢筋,必须用斜撑固定,以防被大风吹倾。
6、绑扎完成的钢筋如遇雨天,雨后钢筋视情况进行除锈除污,不得把锈蚀及粘上污泥的钢筋用于工程中。
7、在下雨前应及时对钢筋堆放场地的钢筋进行覆盖,防止钢筋生锈。
8、直螺纹套筒套丝加工后必须立即套上塑料保护帽,防止套丝破坏或生锈。
4.4混凝土施工措施
1、混凝土浇筑中遇到暴雨时,将已浇筑的混凝土振捣密实并根据规范要求在合适位置及时留置施工缝后立即停止浇筑,并用塑料布覆盖,并将塑料布与钢筋绑扎牢固,防止被风吹走。
2、雨后对临时施工缝加强处理,将留浆、薄弱处剔除,将其中的污物、积水清理干净并经过验收后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3、为把好混凝土质量关,雨期施工期间,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根据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及时调整混凝土的用水量,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4、雨后接缝时应凿掉被雨水浸泡冲刷过的松散混凝土,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5、如果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受到雨水冲刷或浸泡,使其表面遭到破坏,应将这部分混凝土及时砸至密实层,再进行修补处理。
4.5脚手架施工措施
1、经常检查架子钢管、扣件等有无生锈现象,及时对生锈钢管补刷防锈漆,发现生锈腐蚀严重钢管、扣件须立即更新。
2、经常检查外架上的电器、线路和设施,电器、线路和设施与架子的固定必须采取可靠的绝缘措施。
3、雷、雨、大风天气禁止进行脚手架搭设作业,禁止任何人员在脚手架上作业。
4、大风大雨后必须对架子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记录,经施工负责人确认后,方可使用。
5、脚手架基础必须按照方案要求施工,雨后应检查基础是否沉陷,大风雨天气后检查脚手架是否倾斜,锚固是否松动。出现问题时及时整改。
6、雷雨天气应注意合理安排工作,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在建筑物最高处,防止雷电伤人。脚手架应做好避雷接地。
7、雨季施工期间,应安排专人巡查维修,落地式外脚手架地基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地基应平整夯实,无积水,避免脚手架整体或局部沉降。
8、雨后高空作业人员应穿防滑胶底鞋,注意防滑,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
五应急处置方案
5.1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为确保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在事前能够切实起到防范预防作用,将风险降到最低,损失降到最小。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快速及时做出应急反应,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措施处理各种事故并及时采取救援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本工程施工重点,成立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主管安全生产的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为副组长,以及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小组服从领导小组组长统一指挥和调度,并向组长负责。工程现场发生事故时,实行项目施工安全责任制,按自救、互救和组织搜救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人身生命及财产安全,建立防范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系统和搜救系统。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组长、副组长、成员三部分组成,下设救援处置队、后勤保障队、调查善后队、保卫疏导队。
5.2应急响应程序
(1)应急指挥程序
项目经理部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应急救援总指挥,各部门、各应急小组服从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和调度。各应急小组按照指挥中心的指挥做好各组的应急工作,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指挥中心指令的传达和信息的传递。必要时与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救助。重大及以上事故由地方政府部门统一指挥救援时,项目部必须全力配合。
(2)应急行动程序
事故发生后,以现场指挥为中心,项目部提出技术指导,由专家组提出具体应急相关技术方案,按照触电事故、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中暑事故等事故类型及性质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传达到各应急小组,各应急小组具体落实各项应急处置措施。
(3)资源调配程序
后勤保障组负责资源的调配,项目经理部现有人员、车辆、机械设备、物资等必须无条件服从调配,拥有相关资源的部门或班组接到指令后,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调配资源赶赴事故现场。
(4)现场保护
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及现场人员应迅速采取必要的措施,抢救受伤人员和物资财产,同时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证时,应做出标志、拍照、录像、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及时如实提供给事故调查单位和人员。
(5)扩大应急程序
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中心根据事故实时发生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做出是否扩大应急救援的决定,确保事故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援。
5.3应急措施
5.3.1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迅速行动、灵活应对。处理事故险情时由应急领导小组启动本预案并实施;
2、以人为本。险情处理应首先保证人身安全(包括救护人员和遇险人员);
3、强化防护。迅速疏散无关人员,阻断危险物质来源,防止次生事故发生;
4、在抢救伤员过程中要做好周围倒塌物体的加固、监控工作,保证自身安全;
5、在伤员救治和转移过程中,应遵循先重后轻的原则,采取固定等措施,防止加重伤员伤情;
6、紧急情况下,可以动用肇医院救治,但要做好标记,并留人看护现场;
7、若事件现场有危险化学品泄漏或可能产生爆炸时,应在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将人员救出后立即撤离到安全地带;
8、扑救车辆火灾时,人员一定要正确使用灭火器,且灭火人员一定要站在火源上风口。
5.3.2现场各类应急措施
1、起重伤害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1)出现征兆时处置措施
切断电源,停机检查,待排除故障后再行开机;在恶劣天气情况下,停止机械的操作,天气好转后,恢复机械操作。
(2)事故发生时处置措施
停机、断电,迅速撤离所有作业人员,确保安全。进行机械设备的抢修维护;待机械故障排除后再进行操作。
(3)有遇险人员时的处置措施
①发现人员受到起重伤害事故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或专职安全员报告,现场负责人或专职安全员应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并向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②司索人员应立即停止一切指挥信号,操作工停止操作,现场人员应尽快帮助伤者快速脱离危险环境,察看事故现场周围有无其它危险源存在。险情发生至现场恢复期间,应封锁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发生意外,救助人员要服从指挥,统一行动。
③现场负责人组织未受伤人员及时离开事故现场,救援人员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携带相关救援机具、物资(根据储备物资装备确定),对遇险人员进行抢救。
④抢救受伤人员(特别是重伤人员),—定要在现场或附近就地急救,切医院,以免延误抢救时间。
2、触电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1)发现人员触电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或专职安全员报告,现场负责人或专职安全员应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并向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2)现场人员立即截断电源,并关闭总开关。若无法关上开关,可站在绝缘物上,如一叠厚报纸、塑料布、木板之类,用扫帚或木椅等将伤者拨离电源,或用绳子、裤子或任何干布条绕过伤者腋下或腿部,把伤者拖离电源。切勿用手触及伤者,也不要用潮湿的工具或金属物质把伤者拨开,也不要使用潮湿的物件拖动伤者。
(3)在急救人员未到达现场之前,对受伤人员按《受伤人员现场急救措施》有针对性的进行急救。如确认人员已死亡,立即保护现场。
(4)现场抢救触电者的原则:现场抢救触电者的原则是:迅速、就地、准确、坚持。迅速——争分夺秒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就地——必须在现场附近就地抢救,病人医院抢救,如无意识应一直坚持到专业救护人员到达现场。从触电时算起,5min以内及时抢救,救生率90%左右。10min以内抢救,救生率6.15%希望甚微。准确——人工呼吸的动作必须准确。坚持——只要有百分之一希望就要近百分之百努力抢救。
3、坍塌处置措施
(1)抢险组接到通知后应迅速到位,在现场码放锥桶,拉警戒带,交通导改标志疏导交通,避免社会车辆驶入坍陷路段;同时对险情进行核实,将核实结果上报抢险应急领导小组。
(2)物机组根据险情核实结果准备相应应急物资与抢险队一起携带抢险设备和材料赶往现场。
(3)技术组到达现场后对险情进行初步勘查,并将勘查结果上报抢险应急指挥部,安排人员进行监控量测和巡视,应急指挥部将相应信息上报专家组。
(4)对于可以自行处理的险情,抢险指挥部立即组织展开抢险工作;对于需要相关管线等单位配合解决的险情,应立即向上级应急办汇报请求支援,和相关管线单位共同进行抢险,需要专家论证的及时上报路面塌陷专家组。
(5)在抢险过程中抢险救援队要注意收集图像资料,每小时向抢险应急指挥部汇报一次抢险进展情况。
(6)抢险指挥部对出动的人员、设备和使用的材料作好记录,并及时向业主或监理单位汇报,作好相关确认工作。
(7)抢险结束后,报警组向业主,监理和上级应急办汇报应急抢险结束。
(8)应急抢险结束后,对于塌陷较深的路段进行跟踪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应处理方案进行实施。
4、淹溺伤害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1)当发生人员落水时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应立即进行施救,抛救生圈、救生绳,立即调派船只赶赴现场施救,必要时可以进行下水施救,同时桩基施工负责人应立即报告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2)派人到高处瞭望,发现目标及时报告,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应急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调集一切资源采取响应的措施进行营救,并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887.html